谒路遥故居

点击数:2022-04-17 16:06:02

1143bf1e559a341361704de68cbee270.jpeg

路遥故居 陶浒 绘

为生计日出时启程,与一众朋友驱车飞奔高原之上,日行千里。虽风尘仆仆归心似箭,然世间心心念念皆是缘分,车过延川,遂邀众友拜谒路遥先生故居。

日近黄昏,碧空如洗,斜阳金辉如丝如缕抛洒山梁沟峁,草木尚未返青,如慈祥长者皱纹胡须般泛着明亮温暖。沿路标导引进入郭家沟,右侧停车场空空荡荡,左侧有在建馆舍,过小桥顺路前行,路窄,不容会车,心稍有迟疑,乃减速缓行。前望见左侧峁梁之上一排简洁土窑,门前隔路有河,宽丈余,河床有梯级拦水浅坝,存水甚丰,冰尚未全消,观近处如白玉莹莹,上游却绿如翡翠。夹岸树木苍苍,对面重峦叠嶂,顶上夕阳金光斜射谷口,有豁然开朗之感。

进来时已知这里平日门票30元,而今日却巧逢柴门斜开,空无一人。心中甚喜,感觉如隔世注定之谒见,也认定这是冥冥中路遥先生亲切善待。于是步伐轻快进了院中,环视内设极简,悄无声息,几株老榆树枝丫横斜滤着亮光。树下是先生高大塑像,右手插在裤兜,左手夹烟横于胸前,肩膀甚宽厚,其容严峻,神怀悲悯,目视远方。于是郑重三鞠躬,再拿上我的书合了影。而后转了几圈,不经意目光落在那座简易低矮的门楼上,一瞬间似乎看到先生无数次回家在门口呼喊:“妈,我回来了。”而后母子拥抱,喜极而泣。

路遥的书我都看过,于是自以为可以透过他的文字,追忆他过往的生活。这郭家沟地偏人稀,两侧皆是连绵峁塬,土地贫瘠,于平原长大的人来说,到此真不知这里的人靠什么生活,想来那种饥贫都让人苦痛。但这小院却有一种盛大之气,陕北高原水本奇缺,然此门前清流潺潺,水意充盈;对面山梁页岩层叠堆积,颇如书简横陈。环视有浑厚之相,开敞之感,东望莽原易怀古伤怀,西望沟壑连绵想横刀立马。如此不觉遐想,此地孕育先生大才似天成也。

路遥幼时过继到此,是于苦难中图强。青年时在原上曾指点江山,豪情满怀。后入延大学习,先后两次恋爱。文学之旅披荆斩棘,虽声名鹊起,却遁入神圣苦旅。读《惊心动魄的一幕》《在困难的日子里》《黄叶在秋风中飘落》可知何为奋斗;看《人生》一遍,能品生活的不甘心和不得已;再读《平凡的世界》,方知文学之圣洁与土地之深情;而《早晨从中午开始》,则告诉我们有关创作的筚路蓝缕和锥心苦痛。

《平凡的世界》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王冠上的明珠,三十年来一直畅销不衰。批评的人说他的手法俗套,文字也不够精致。而喜欢他的人奉为经典,觉得他每一句话都写得入心入肺,读了懂了就会终生难忘。我亦记了很多,但我在此一句都不想列举。因为读过的人皆记忆深刻,没读的人我希望他能去读读原著。

世上小说有很多种,作家也众多。但像《平凡的世界》这样干净高洁的小说并不多,像路遥这样用血肉真情书写的作家更是凤毛麟角。有的人才华横溢,却把写作搞成了奇技淫巧。有的谋篇精妙,故事精彩,细品却满纸荒唐。而读路遥的文字恰似孑立沐霰雪,总能疏解郁闷焕发斗志。同时也能看清故事及人物原委因果,就像前面种下理想,后面收获成就一样入情入理。有人说《平凡的世界》里高干家庭的田晓霞爱上农民工孙少平纯属虚幻,而这恰恰是那个时代工农商学兵几无差别的特征。就像路遥出身贫寒却娶了北京知青一样充满生活的希望。只可惜路遥写这部作品时,自己婚姻正处危机当中,想来他写田晓霞死的时候一定满心酸楚,晓霞死了,他的爱情也死了。那时他在陕北的窑洞里一个人孤灯长夜,真不知他的心会有多疼。

其实就文学而言,生活真没有亏待路遥,自《人生》之后,他就声名远播,《平凡的世界》更是斩获茅盾文学奖。然而他却一直身陷苦难之中,一直没能按照自己的理想方式风光地活着。书中孙少平实现了给父亲箍孔新窑的愿望,而路遥至死也没能翻盖一院气派的老屋。这残破低矮的门楼柴扉,经年诉说着风雨晨昏,也诉说着他难言的不甘心。

四十二岁正是人生的盛年,而他却走了。身后是显赫功名,不朽著作,是千千万万忠诚膜拜的读者,可世间为何总要制造这样的悲情与遗憾?尽管比起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丞相,他算得上幸运,但他留下的文学财富和悲伤却一样多,以致我们无论如何缅怀都抹不去沉积在他个体生命上的厚重伤感。每当想起路遥身后爱女幼小,想起他的老妈妈年复一年门前苦盼,就不由人泪流满面。只能猜想也许他来到世间的使命就是耕耘,也或者他把他的命给了作品,如此便得以在世间永久流传。

前不久,西安话剧院创排的话剧《路遥》在北京巡演,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多年没有出现的场景再现了。台下观众的啜泣声连片,甚至有人忍不住,在大庭广众之下号啕大哭,这哭声,这抽泣声,是真情的流露,更是现实主义文学的胜利。这足以说明,艺术一旦脱离生活,表面再高尚唯美,也不过是纸糊的圣殿,根本扛不起岁月。正如路遥始终坚持选择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认为文学如果不能成为当代社会的呼吸,不能传达普通人的苦难和焦虑,那它就不配成为文学。他还说:“我绝不能在一点点成功面前就把人生之船停泊在某个温暖的港湾,不能对自己有丝毫的怜悯之心;我要排除舒适,斩断温柔,继续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之中……”弥留之际他曾感叹:“当我走向书桌,如同绑缚刑场;当我每完成一部作品,如同生了一场大病。”这一声声一句句都是壮士出征的豪言,都是满腔的热血和激情,显然他一生都走在奋斗的路上。即便艰辛的文学苦旅令他华发早生,身心苦痛,他依然甘做“时代的书记官”,活着,像牛一样耕作;倒下,像土地一样奉献。他用信念高呼着:只要没有倒下,就该继续出发。

就这样,路遥用生命书写了一个时代,皇皇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无可争议地成为一个现象级的存在。其作品累计出版发行超五千万册,影响了无数的青年在苦难挫折中激扬豪情。而且必将持续下去,成为中国文学的一面旗帜。路遥虽远去,但其精神却永远烛照人间。

上一篇:女性友谊如何塑造了波伏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