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那座城那些人那些事
点击数:2022-01-24 16:42:03
刚到平遥,一走进古城新东门时,正好遇到当地人出殡。
除了电光炮震耳欲聋的声响外,不包括各种品牌的汽车,光是那种租用的电瓶车就有几十辆。出殡的队伍披麻戴孝近百人,举着招魂幡、抬着棺木、各种祭祀用品,浩浩荡荡地走出了东城门外。
还没走进我入住的客栈,我就在门外静静地看了有十多分钟。
平遥古城,就是这样在我面前拉开了它生活的帷幕。
虽然我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但是我对这个古城并不陌生。
我生活中最好的朋友Alex祖籍就在山西的交城,据说离平遥只有几十公里。
有一年,他寻根问祖回到了故乡,用卡片机拍摄了许多平遥老城的照片带给了我,让我第一次见到了平遥的模样。
后来,从许多影视作品中看到过这里的风貌,当时虽说没有多大的渴望想马上去到这里,但也从没有放弃过去平遥的念想。
来之前,没有去网上搜索有关它的一切,我就是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看,人们传说中的平遥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在客栈里安顿好自己后,美美地睡上一觉。
之所以不想太过冲动地闯进这个陌生的城池,想来是因为这里的历史与文化太过厚重,为了尊重这样一座古城,我必须要收拾整理好一个旅行者天马行空自由自在惯了的行为方式,以平和而庄重的心情去面对它。
平遥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曾这样评价:“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它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古城内珍贵文化遗产众多,光是叫得上名的著名游览处就多达22个。为了在尽可能的时间内多看到这些景点,在客栈的帮助下,花130元买一张3天内有效的通票是最经济实惠的。
门票上有古城的地图,所有景点标明详细,可以按照上面的标注分别去这些地方参观。
平遥古城已有2700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级城市。作为山西省的文物大县,有300多处古迹。“汇通天下”的“日升昌票号”被誉为“中国现代银行的鼻祖”,“双林寺”被专家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镇国寺万佛大殿”是中国现存最早最珍贵的木构建筑之一。
西周时代,“此”地沿无县、邑的行政区划,但尹吉甫率师北伐时,既“驻兵于此”,营建防御工事,当属首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实行郡县制,置县平陶,属太原郡。汉朝时,平遥为京陵、中都二县及邬县地。北魏太武帝时,徙汉平陶(原址在文水县西南)于京陵城西,并因避太武帝拓跋焘名讳,改平陶为平遥,东迁至今址,平遥城作为县治之所在,是平遥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隋唐时期,为防御北方突厥族的侵入,作为“表里山河”的军事重镇山西,在战略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其时,平遥以一座土夯的城垣,经历过冷兵器时代一场场自卫战争的考验。
北宋初,太初赵匡胤为讨平北汉政权派兵焚烧平遥城。
唐宋时期,平遥古城商贸初具规模。
明代中叶,古城商贸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明清两代500余年间,平遥城墙历经26次修葺增补,形成了现存的已有规模。
平遥城三华里见方城门六道,南北各一,东西有二,形如“乌龟”头南尾北,所以平遥城又称龟城。作为城的标示——城楼,在明代已有之,清康熙年间重修。古城内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街也形成明清时期,体现县置的平遥县衙建成于元至正六年(1346),历经元、明、清各代,保留至今。
古城主体的民居宅地,商铺作坊,是在十五世纪初随着晋商文化的中心城市逐步形成,而渐渐兴建起来的。
清代中叶,古城商业贸易一度兴盛,曾发展为全国的商业金融中心。
清道三年(1823),日升昌票号诞生,平遥商帮迅速崛起,进一步促进古城贸易的发展,此后持续百余年之久。
古城里有22处重要的珍贵文化遗产分别是:平遥古城墙、日升昌、汇武林、蔚泰厚、古民居、商会、华北镖局、清虚观、蔚盛长、天吉祥、协同庆、中国镖局、同兴公镖局、百川通、县衙、城隍庙、文庙、雷履泰故居、珍奇报馆陈列馆、古兵器博物馆、二郎庙、马家大院。
不管是穿梭于街头巷陌还是走进这一个又一个曾经名声在外的院落里,恍如隔世的时空交错常让人分不清身在何处。
每一个物件、每一块砖头,默默无声地在向后人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
任何一处都能闻到山西老陈醋浓郁的香味。
有一年,我来到太原,酒席之间,从不饮酒的我端起了茶水。主人见状说到:“到了山西不饮酒的话,按照当地习惯必须要喝掉碟子里的陈醋。在我大口喝下了老陈醋时,整个席间哄堂大笑起来。
原来他们是在捉弄我。
我不仅没有生气,反到是因为这比美酒还要浓香的老陈醋,在进入我的胃里,流过身体的每一个地方之时,我整个人仿佛与晋中大地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士兵之时,“认识”了一位山西籍的战友。鸿雁传书四载,我与他都没有见过一面。有一年中秋节前夕,接到他要来成都的消息时,时光已过去了整整十年。
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在迎来送往的火车站,我与这位“相识”了十年的战友见了第一面。但是半个小时之后,他又将随同这班列车回到山西。
他说:他只有5天假,从山西太原坐火车来成都,往返的时间刚好是5天。他这样日夜兼程,座了5天硬座火车来成都,就是想让我尝尝山西的月饼。
望着远去的列车,捧着4盒月饼的我,伫立在站台上,任泪水横飞。。。。。。
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个山西人,是我走上社会人生之路时,我对世界的认知,人与人相处,世界观的形成,得到最珍贵的一笔财富。
山西人骨子里保留着中国古典乃至东方人的许多优良传统。尊老爱幼,重视家庭亲情关系以及邻里关系,善良热情喜欢帮助人这些都在山西人身上表现的很明显。
我在平遥为数不多的日子里,虽然没有时间去接识更多的当地人,但在给予过我帮助的平遥人身上,再一次感受到了他们最真诚的情谊。
客栈房东雷二宝是个土生土长的平遥人,按照时下的话说:有着如此规模庞大的客栈,应当是真正的“壕”哥了。但是他一点架子也没有,看似有些沉闷的他, 没有把我当成一个游客,带着我爬上客栈的最高处,望着夕阳下的老城墙,如数家珍地给我讲起平遥的许多过往与历史故事。甚至与我坐下来,一边聊着家常,一边吃着地道的山西美食。
这应当是我住过的客栈里最为豪华与高规格的了。说起这个客栈,还有许多历史故事与典故在里面。
西周时,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重要人物——尹吉甫做为周宣王的大臣,既是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同时还是《诗经》的主要编篡人。
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尹吉甫奉周宣王命出征猃狁,率军反攻到太原而返,驻守今天平遥城一带。其增城筑台、抵御猃狁之事在平遥一带世代流传。
而现在客栈的所在位置,就是尹吉甫当年带兵打仗驻守过的地方。至今在客栈里,还保留着当年留下来的暗道与碑文。
有别于以往的酒店宾馆,睡这样的大炕也是有讲究的。如果不熟悉北方大炕的习惯,肯定是会搞错方向的。
正确的睡姿是头朝往。
著名的”王家大院“与平遥有70多公里的路程,为我开车的是一位40多岁的王姓师傅。
王师傅以前在平遥的商业部门工作,改制下岗后就开起了面包车,做些短途生意。他服务过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也向往着有一天属于自己的时间时,带着老婆孩子去外地旅游一次。得知我现在是职业旅行时,不无羡慕地说:”这样的工作真好!“
他喜欢“枯藤老树寒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诗。因为去的地方少,所以特别期望看到有这样意境的图片。
他希望我以后拍到这种风格的照片时,一定要让他看一看。
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为了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拍摄,可以放着其他生意不做,让我静下心来慢慢看、慢慢拍!
王师傅,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很多认识与不认识的网友在微博上得知我到了平遥后,都在网上给我留言,让我一定不要错过当地最精彩的大型实景演出《又见平遥》。
类似的表演形式,在我每一次旅行到不同的地方时,我都曾看过。以我的经验来看,要想真正了解一个地方的人与事,看一场这样的演出是十分必要的。
《又见平遥》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事:清朝末期,平遥古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232名镖师全部死在途中,而王家血脉得以延续。
整个演出通过“选妻”、“镖师洗浴”、“灵魂回家”、“面秀”等等片段,凸显了平遥人的道德传统,及因为这种传统而阐发的悲壮情怀。
与以往“印象”系列的实景演出有很大不同,《又见平遥》突破了原来利用山水实景的布景,而是挪到了室内,并把古城的元素和演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迷宫般的剧场有着繁复的空间分割,完全不同于传统剧场:在90分钟的时间里步行穿过几个不同形态的主题空间,观众可以捡拾祖先生活的片段:清末的平遥城, 镖局、赵家大院、街市、南门广场等,从纷繁的碎片中窥视故事端倪……看实景演出就像一次“穿越”,观众有时像看客,有时又像亲历者。
表演者会深入人群之中,甚至与观众对话,让观众有机会成为戏剧的一部分。不同线路的演出,有些部分是不尽相同的。只看一次演出的话,并不能看完演出的全貌。
《又见平遥》演员每天至少二次的演出,被问及如何保持演出的激情时,他们说:“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观众的认可是他们最大的动力。“
正是这样走心的编排与走心的演出,才会让现场的人感动到热泪盈眶。
我是在到达平遥的第二天晚上去看的演出。后来我才明白,应该先看演出,再去逛平遥古城,这会对参观的每一个地方有更深的了解与认识。
有观众这样评价到:“非常震撼和身临其境的舞台剧!这是一个对自身文化多么热爱、了解的人和演员才能编排出这么一出精彩的舞台剧!”
“太好看了!镖师洗澡的那段看哭了;“我生都生了,死也就死了”,新娘的美和气质无可比拟;232条生命换取一家香火的延续,第一次受这种仁义之气的震撼。这就是晋商文化吧,身临其境地去尊崇,感动。不虚此行!。。。。。。”
这场结尾的《面秀》,更将山西人对面条那种浸之入骨的爱与“出门的饺子进门的面”的寓意表现的淋漓尽致。
由始至终,一直沉醉感动于这幕大戏之中。当《桃花红杏花白》这首最能代表山西的民歌响彻全场时,许多观众热泪盈眶,报以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送给《又见平遥》的表演者们。
而我在平遥最后的一个晚上,也因为一碗山西的面让我感怀与难忘。
雷彬是我在平遥认识到的第三位朋友,从飞机到达接机到我离开去机场送行,全是他一个人的驾着车为我服务。
这位年轻的平遥小伙子,除了身家不菲,而且最重要的是对平遥的历史了如指掌,他是第三个向我讲述平遥故事的人,而且细到了古城墙上的每一块砖。他们对自己家乡的爱让我感动至极。
演出结束后,他特别开车来演出现场接我,带我来到平遥最著名的一家面馆,请我吃了很有名的“亲圪哒”面。
他要我记住山西!记住平遥!
”桃花来你就红来杏花来你就白,翻山越岭我寻你来,啊格呀呀呆。。。。。。。“